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于近日到期后,美国对华牛肉销量大幅下降。截至近日,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几乎为零牛肉是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升级的例证之一。美方挑起贸易争端后,中方对美国肉类和其他商品加征关税,使这些产品对中国买家的吸引力下降。目前,中方更新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家禽加工厂的出口注册,使这些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在最后一刻得到延长,可以继续向中国供应肉类产品。
不过,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资格至今尚未续签。据了解这种出口资格,一般是每个周期审核一次,审核通过了,相关外企的产品才有资格进入中国市场。翻阅中国海关总署的官网,我们发现大量的美国牛肉出口企业,其注册信息已经失效,注册状态显示为“超期”。美国牛肉厂商们没有获得许可证,意味着他们被踢出了“白名单”,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商自然就不愿意冒风险购买美国牛肉了。这个变化太突然,美国公司都来不及反应。也引起外面的很多注意。
牛肉(资料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失去了中国市场,对美国肉类加工企业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是对特朗普竞选中支持州的沉重打击。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内牛肉确实开始涨价了,那么和拒绝美国牛肉有关吗?国内牛肉价格上涨,是一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4方面原因:一是前两年国内牛价低迷,导致活牛产能下降,牛肉供应降低;二是进口下降,也给国内牛肉市场让出了空间。这也是诸多农产品进口在今年都有明显的缩量,都利好于国内市场。
面对这一局面,美媒很快找到了“罪魁祸首”——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回溯过去,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屡次无视中方警告,执意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如今,美国企业遭遇反制,正是当年政策的连锁反应。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对等原则”。美国此前选择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方随即采取对等措施,影响范围自然涵盖农业产品。如今,美国牛肉行业的出口骤停,不过是贸易战博弈的一环。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或许是为了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发生,日前,美方已经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下接受磋商,同意跟中方商讨关税等贸易相关问题。除此之外,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于近日主动致电中美经济中方牵头人,就双边经贸领域重要问题同中方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有分析认为,尽管这两次接触还不足以弥合“关税战”给两国关系造成的损失,也不足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回归正轨,但保持接触沟通,对解决中美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跟分歧,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外,在本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受总统之命正式推出一项法令,对船舶、航运业的“中国制造”收取增值服务税。这项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只要一艘挂着中国国旗的商船停泊于美国实控港口,就必须向联邦政府缴纳一笔数字不菲的“买路钱”。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农民利益的“科罗拉多州小麦种植者协会”执行董事埃克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新规定不仅会增加科罗拉多小麦运往日本、非洲和菲律宾的运输成本,还会因为昂贵的采购价格,让外国采购商对我们的小麦望而却步。”
美国出口牛肉(资料图)
所以,美国牛肉产业的困境只是一个缩影,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伤害中国的同时,给美国自身造成了更大的创伤。如今美国牛肉产业的惨状,无疑是特朗普自作自受。事实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国与国相处的正道。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早日认清现实,回到谈判桌前,与中方共同寻求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的办法 ,让两国的贸易关系重回正轨。